笔者:乔帮主
乔帮主的篮球周记

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,我们往往希望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。然而,这样的思维让我们裹足不前,错过了多少好机会。

最近和朋友聊起国内青训的问题,他说我越讲越激动。真的很抱歉,我无法不激动,因为我看到的就是我们不断给自己找借口,最后什么都做不成,这样的情况还要延续下去多少年?

我们一直说要撕开「篮球是华人的运动」这个标签,要把篮球打造成全民运动。大马篮总当年创造了非华篮球赛,目的是希望吸引多一点非华族群参与篮球这项运动,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取得了什么成果?你要篮球成为全民运动,却又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区块把非华球员区分开来,这样的逻辑好像哪里怪怪的。

在我看来,你要让篮球成为全民运动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这些非华球员从小就接触篮球,也就是从小学开始。事实上,我一直都在强调,大马篮球想重生就必须注重青训、注重累积,青训必须从小学开始,不管是华小、国小还是淡小。


去年林文泽杯 U15 打出名堂的印裔球员 Jeremiah Philip Nganzo

小型比赛培养小孩效果更佳

这些年来,我听到最多的说法是,绝大部份国小和淡小都没有篮球场,所以无法在这些学校推动篮球。真的吗?没有篮球场就不能推动篮球? NO!其实这些都是借口。

事实上,现在国外都强调利用2对2、3对3这样的小型比赛(Small-sided game)来培养小球员,所以你只需要一个篮球架和篮球,就可以在任何空旷的地方开始了。在小孩子刚接触篮球的阶段,全场5对5并不重要,反而是培养球员的绊脚石。

顺便提一下小型比赛的好处,场上的球员越少,意味着每个球员触球的机会就越多,触球越多,就有越多的机会在竞争环境中做出决定和提高自己的技能。此外,场上球员越少,也意味着每个球员得分的机会越多,小孩子都喜欢得分啊,你让他们从小就爱上这项运动,你才有机会进一步培训他们,从而扩大我们选材的范围。小型比赛还有很多好处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《必须使用小型比赛的8个理由》

或许篮总可以收集数据,我们有多少基层教练?全国有多少间小学?然后再根据情况调配资源,如果现有的资源无法全国跑透透,那可以考虑物色一些学校重点培养,包括捐赠篮球架、篮球以及委派教练去学校推动篮球计划。教练是篮总重要的资源,必须让大家动起来做出贡献。

别再等,动起来吧!

当然,我们必须让教练知道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,因为小孩子每个阶段所应该掌握的技能是不同的,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不止一次强调过统一青训系统的重要,这些东西都是环环相扣的。

我想说的是,如果我们要等到国小和淡小都有了篮球场才去推动篮球计划的话,那或许我们将一直空等下去。这种想法就好比「等我有车、有楼、有钱才去找人结婚」,这样的话,你很可能会一世都找不到伴侣,孤独终老。

因此,我们与其空喊口号,不如切实的动起来做点什么,我们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,很多事情不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了、时机成熟了才行动,而是具备了一定的的条件就可以开始行动,只有你去做了,才能发现问题,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,在行动中完善、调整、推动事情向前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