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者:乔帮主
乔帮主的篮球周记

一位朋友说,他在看了前Hoop Taiwan杂志主编「小古」古砚伟在「乔遇师傅」的访谈后有很大的启发,其中一个让他不断反思的问题是:「到底篮总的功能和角色是什么?」

「篮总的存在不应该是为国家在国际赛争取奖牌,而是服务所有的篮球人,应该是同政府协调去改善整个环境,让这项运动可以生存,而不是一直把资源投放到国家队上。」友人表示。

说的也是,我们都活在一个现实的功利主义社会,对于篮总来说,如果无法在东运会赢得奖牌,就没办法得到政府的资助,而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,我们把精力集中在两年一次的东运会上,把大部份资源投入到国家队上。

然而,这样对推动篮运和建立篮球产业并没有太大的助益。去年8月份,小古曾在一篇题为「台湾篮球十字路口,自己篮球怎么救?」的文章提到,「当问题成为一环扣着一环彼此无视,就知道大多数人还是没搞清楚奖牌只能当产业发展强心针,永远没办法丢进去当柴烧。」


总会的责任是为篮球服务

对于这一点,个人十分认同。总会的责任应该是推动这项运动,让它普及化,并希望借此建立一个健康的产业环境,而不是一味地在追求在国际赛上的成绩。

可能有人会说,我们需要一个联赛,因为我们周边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有了半职业或职业联赛,所以他们的进步比我们快。无可否认,没有成熟职业联赛,就很难产生健康体育产业,可是当我们还有一堆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,甚至连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没有,这样的联赛最后还是会变成一滩死水,更何况联赛发展从不是为国家队强度和奖牌服务。

事实上,如果方向和策略是正确的,打造了一个健康的产业环境,成绩自然会来,但是假如我们只看到眼前的成绩,然后一直找捷径去获得成绩,时间长了,那些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,开始慢慢收成,只剩下我们自己仍在为成绩而苦恼。

1986年,大马男篮曾在台湾琼斯杯上以13分之差战胜了日本男篮。 34年后的今天,我们连对方的车尾灯都看不到了。为什么会这样?不要跟我说因为日本人有钱,资源很重要没错,但是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策略,给你再多的资源也是浪费。

需要清晰的方向和策略

就拿日本篮球来做例子,在基层培训方面,他们有一个20年的中长期计划(上一期文章略有提过);而对于整体的大方向,他们也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,比如说日本篮总在2016年提出了「日本篮球标准」的大蓝图,关键词是「强」、「广泛」和「为社会」,愿景是希望日本篮球到2030年(日本篮总诞生100周年)时,不仅在比赛方面而且在组织上都将日趋成熟,并将篮球发展成为一项为众人所接受的运动。

在这项14年的计划中,还包含了2020至2024和2024到2028两个阶段性的中期目标,其中2024年男篮的目标是培养出5名或更多NBA选手、2023年世界杯至少晋身16强,以及2024年奥运会至少获得第8名等等。整份计划书多达53页,除了愿景和使命之外,还有明确的行动计划。

对比之下,我们总是把目标放在两年一次的东运会上,这充其量只是一个短期目标,绝对不是大马篮球的终点,但是我们却把大部份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这个短期目标上,试问我们又怎么能够成长和壮大?

兵败东运会的反思

去年大马男女国家队在东运会双双空手而回之后,普遍的声音都是说我们必须在两年后卷土重来,这样的想法颇为让人担心,因为短短两年的时间,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改变?

个人认为,去年兵败东运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这次新冠疫情导致篮球停顿,也可以让我们去反思,未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?没能在东运会上拿到奖牌,预示着政府很可能更加不重视篮球,那我们就只能靠自己,这听起来很悲哀,但也可能是一次转机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抛开奖牌的包袱,回到原点重新推动,从基层抓起扩大篮球人口的基数,其中包括球员和教练的培训。除了在现有资源下设定阶段性目标之外,更重要是确定清晰的愿景和使命。当然,这需要各州各县属会的配合,他们也必须明白自己是为篮球服务,只有大家相互配合,大马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篮球产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