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者:乔帮主
乔帮主的篮球周记

苏格兰足坛劲旅凯尔特人的传奇主帅斯泰恩曾经有一句名言:“没有球迷的足球算不了什么(Football without fans is nothing)。”其实这句话放在其它运动同样适用,包括篮球。试想想,不管水平多么高、比赛多么精彩,假如没有球迷关注,那又有什么意义呢?

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,而且过去这几个月看到台湾P+联盟的热闹,感触更深。我心里不禁在问,当我们在谈论推动篮球、主办一个比赛或是经营一支球队时,到底我们有多在乎球迷?我们有没有花时间和努力在球迷这一块深耕,培养球迷的忠诚度,争取得到球迷的认同和归属感?

树立球队的形象

我举个例子,在P+联盟当中,富邦勇士、台新梦想家、新竹攻城狮和桃园领航猿都愿意砸钱做行销和包装宣传,其中我个人认为攻城狮在行销方面真的做得非常出色,因此即使他们的战绩垫底,但是他们在联盟仍拥有非常高的人气,周边商品和票房销售也屡创佳绩。

要建立自己的粉丝群,第一步就是球队身份的认同,你必须树立球队的形象,让球迷了解这支球队的个性以及球队代表他们的原因。攻城狮就是走对了第一步,在球队刚成立时,他们就发表了名为“这城市需要一支球队”的微电影,同时提出“不论输赢,全力打好每一球”的精神,期望继承新竹人、竹科的强韧意志,成为连结新竹的正向力量。

从感性的角度来看,球队可以是球迷的信仰,也可以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。而从体育经济的层面来看,球迷就是球团的客户,他们为球团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应,也是球团品牌价值的催化剂,球迷越多声势越大,这样才能引起媒体的关注,赞助商才会愿意投入球队。而球团用所得的收入,提供更优质的赛事质量和球迷服务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
猛龙是反面教材

球迷对于球队的支持,更多是主观的驱使,但是如果想留住这些忠诚的球迷,并从他们身上获得商业回报,球队也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。这里我想到一个反面教材,那就是我们的吉隆坡猛龙,猛龙是东南亚职篮联赛(ABL)中唯一的大马球队,但是我敢说绝大部份本地球迷都不觉得猛龙是“主队”,因为他们对猛龙没有那份认同和归属感,这恐怕与球团在行销上缺乏真正的投入、没有积极与球迷产生互动有关,球团无法与球迷产生情感上的连接,当然无法培养出忠诚度高的球迷。

还有另外一点是,篮球其实也是一种娱乐,如果我们想吸引球迷,就要想办法为球迷提供娱乐。最近我在看一本名为《走旧路,到不了新地方》的书,作者徐重仁是前台湾统一超商总经理,被喻为台湾的“流通教父”,他在书中说道:“一个事业如果没有注入娱乐的氛围,那会非常干,感觉也很无聊,久而久之,消费者就不想来了。”

创造不同的体验

以前我曾经听过一些前辈说:“我们要看的是篮球比赛,不是唱歌跳舞。”或许在几十年前这样的说法还站得住脚,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了,仅仅是篮球比赛已经无法满足球迷,我们必须为球迷创造不同的体验,就好像商场已经不是单纯地在卖东西,他们还要办很多不同的主题活动,目的就是要造创一种生活体验,从而吸引消费者。

其实不止是猛龙,在大马似乎球队都不太相信行销包装和经营品牌,因为这需要资金的投入,而且还不一定能马上见到效果,所以没有人愿意去耕耘。不知道球迷们还记不记得几年前“测试版”大马职篮联赛(MPL)的票房惨不忍睹?当时我的一位朋友说:“球团或联盟自己都不愿意投入,还想要球迷买票进场,这有点说不过去吧?”